一:以因材施教为核心的分层分类教育特色
华附高中面对全省招生,学校生源广阔,学生文化背景和发展需求呈多元化的特点。学校长期积极探索分层分类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文化起点和兴趣特长开设各类课程,有奥班、中法班、剑桥国际课程班、AP+双文凭课程学部、国际预科班、传媒班、艺术班等。学校为学科成绩优异的学生提供奥赛课程,使得他们可以成功进入国内一流顶尖大学。对于有特长的中层生我们鼓励他们报考艺术、体育和传媒类等,对于有外语兴趣的同学我们提供各类高质量的国际课程或游学课程。
二:别开生面、独树一帜的农村综合实践教育特色
华附南海实验高中每年秋季都会组织高二年级全体师生,到距离学校200多公里的“学农”基地——肇庆市怀集县诗洞镇,开展为期一周的农村综合实践活动。“学农”活动主要有三项内容:1、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体验农村生活,进行生产实践(主要是割水稻等生产劳动);2、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每位学生都带着研究课题,劳动之余进行社会调查和科技实验,撰写调查报告、论文;3、开展社区服务活动,主要包括修路、通渠、义务支教,慰问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
自2004年起,学校便在佛山地区开创农村综合实践先河,至今已成功安全地开展了17次,共计13000多人次参与,也是佛山大市唯一一所能够持续坚持农村综合实践的高中。以“学农”为基础,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及社会责任感等,该活动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一大特色和品牌。学校申报的《‘学农’——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奠基》课题项目荣获2016年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二等奖。2017年学农课程荣获广东省特色课程建设方案一等奖。学校的省级德育课题《通过农村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德育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被评为省优秀课题。

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学农期间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学农期间开展社区服务

学校申报的“‘学农’——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奠基”项目荣获2016年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二等奖
2017年学农课程荣获广东省特色课程建设方案一等奖。
三:以全面提升学生发展素养为目标的活动育人特色
学校秉承华附本部的优良传统,因势利导发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和体育艺术活动,学生校园生活多姿多彩。
学校现已登记成立的各类社团多达30个,包括有传媒社、模拟联合国社、天文社、科研社、心理社、汉服社、街舞社、足球社、书法社、文学社、羽毛球社、摄影社等等。传媒社考上浙江传媒学院的2007届毕业生叶帆以及2009届的潘楚源同学现都成为了凤凰卫视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叶帆在参加2012年中华小姐竞赛时荣获亚军;科研社陈柏翰、曾梓涛和罗靖艺三位同学通过研究大量商场里的电梯构造、查阅书籍等,研究出了一种“防吃人”的电梯。这项研究发明同时获得了第31届广东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专利申请奖获和天才教室创新英才奖,2016年5月23日,中央电视13台新闻直播间进行了相关报道;博冠天文社被南海区团委评为“2014 年度优秀社团”;街舞社多次获得各级各类中学生街舞大赛奖项;传媒社、书法社的学生在传媒类高考和艺术类的书法高考中也是捷报频传。
注重体艺文化培育,充分发挥体艺文化的育人功能。组织学生每日坚持跑步, 让坚持体育锻炼成为学生终身受用的良好习惯。坚持以德立校,注重活动引领,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推动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发展与繁荣,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体育竞赛与校园文化相融合,各项竞赛有序开展,排球、足球、篮球、羽毛球、游泳等项目竞赛水平在佛山市名列前茅。2017年我校被广东省教育厅正式确定为第一批省级青少年校园足球推广学校,也是佛山市唯一一所入选的高中学校,这是对我校坚持素质教育、促学生全面发展,积极重视推广群体活动的充分肯定。

科研社学生研究出了一种“防吃人”的电梯,央视新闻频道进行相关报道

书法社的学生在艺术类的书法高考中也是捷报频传

学校每年文艺汇演的许多节目都是由学生舞蹈社、话剧社、音乐社、街舞社、动漫社、汉服社等社团推荐
组织学生每日坚持跑步, 让坚持体育锻炼成为学生终身受用的良好习惯

2019年同学们在各项赛事中充分展示了不凡的实力,也因此荣获了一项年度大奖——南海区中小学生团体总分区直学校组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