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满园春色的南海华附校园,竟悄悄的换上了夏装。拥抱着顶天立地的“清华香樟”、“北大香樟”;远眺着生物园娉娉婷婷的菡萏;聆听着教室传来师生的对答如流以及琅琅书声……在这样美好的季节里,华附校园别具一格。教研处主任马琚生老师于2017年5月18日晚上7点在大会议室组织召开了部分青年教师就“探讨课堂教学模式”为主题的座谈会。 首先,践行创新绿色教学、探讨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马琚生老师提问:“同志们,南海教育为何深入人心?实力就是见证”。荀子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自古以来,南海的发展都得益于教育的普及和提升,南海人的血脉早已融进了尊师重教、崇文尚学的基因。我校校长梁建伟在全区高中教育座谈会上提出:“高三考生要抓状态。考试要有良好的状态,我们的思路是以老师的良好状态带动学生的状态。我们要求老师要有长计划、短安排。要对整个备考期间做一个计划,涵盖知识、应考、身体、心理调适等各个方面,然后精细到每一天做什么、怎么做,全面备考。”那么,高一、高二打下坚实的基础显得极为迫切,于是在教育教学中“践行创新绿色教学、探讨课堂教学模式”非常有必要性。 其次,践行创新绿色教学、探讨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性。 马琚生老师着重从备课、上课、教师角色和课堂教学模式等四个方面在理论上作了详细的阐释: 第一,备课;要认识备课的重要性: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依据;要解决备什么和怎么备两个问题,也就是内容和形式的问题;备学生——全面了解学生,注重科学发展;备教材——深刻理解课标,吃透教材内容;备资料——科学选择资料,贵在灵活渗透;备教法——突出改革创新,注重教学流程;备学法——体现灵活多样;立足因人而异;备教具——灵活选择设备,优化教学整合;备作业——精选适量及时,落实知识能力,备教学过程——完整优化灵活,师生互融互动;备课以个人钻研为主,个人备与集体备相结合;反复备课;编写教案,实用、规范;课件辅助(或服务于)教学内容。 第二,教学上。课堂是有效教学的主战场,是教和学目标达成的有效途径,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主渠道;教学过程应该是互动互融的过程,在互动中推进教学过程,在合作中展示师生风采,在探索中不断拓展未知的领域。 第三,准确定位教师角色: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激发者、促进者;教师是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者;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是课堂精彩活动的欣赏者;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 第四,高效课堂6+1模式。即“导、思、议、展、评、检、用”依据和支撑源自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诱思探究学科科学理论。包含了:1、导——课堂起点。教师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实现旧知向新知的导入,以激发学生对将要学 习知识的好奇心。(大约3分钟); “导”,包括“导入”和“导学”两个方面。 (入——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学——解决了学习的目标和内容;当我们知道了这节课该干什么,达到什么要求的时候,学生的学习状态会怎么样呢!)。2、思——自读深思。 学生按照课堂导学提纲上的路线图读课本,自学深思,勾画圈点,分 析归纳,并做好记录。(大约15分钟); 这个环节好像洋思模式中的“先学”,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看书,自主 学习。3、议——合作学习。 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讨论题目,按照小组起立讨论 。(大约8分钟,特别是 起立讨论,比一般课堂的坐下来讨论效果更好)。4、展——激情展示。 学生按照既定的规则激情展示,教师鼓励学生展示、 质疑、挑战、纠错、补充。(大约8分钟,展示的形式也很 实在,不追求活泼和气氛);小组讨论之后,要进入展示 环节,或口头表述,或到黑板上板演。5、评——点评精讲。 激情展示结束后,教师开始精讲,对本节知识进行整体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大约8分钟,最体现教师功夫和水平的环节。在“评”的环节教师主要是讲规律、讲思路、讲方法,讲线索、讲框架。6、检——检测反馈学生对当堂所学知识、方法和规律进行回顾,接受教师的检测。(大约3分钟,这个环节时间很短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还 有专门的练的环节); 这个环节,主要是检验本节课学生学习效果、学习目标落 实如何。7、用——巩固迁移、学以致用。 通过练习、作业或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 识,夯实双基,最终到达学以致用的目的。 最后,践行创新绿色教学 探讨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性。 与会教师就“高效课堂6+1模式。导、思、议、展、评、检、用”这七个方面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谈了自己的感悟、看法以及感悟困惑,讨论的异常激烈,气氛热烈而轻松。语文科组郑老师提出:心理建设、故事法导入,课前三分钟把课堂交给学生,老师注重引导、点评,获得学生的认可,及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数学科组范老师则在课堂中的提问会由浅入深,让学生从基础学数学,认为可以大胆的删减难题、偏题;英语科组的孙老师又是班主任,她非常看重早晚读,特别是早读时间,会让学生站着读书,效果更好;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科组的老师们都提出了与自己学科相关联的课堂教学法。在轻松欢愉的会议中,我们共同探讨践行创新绿色教学,探讨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性。充分展示了华师附中青年教师的教学特色和精神风貌,促进了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优化了教学行为,促进了自身专业发展。 最后马主任对会议作小结,在充分肯定各位老师教学实绩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与期待。希望青年教师能够将“6+1”模式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但也要灵活处理,应用模式而不囿于模式,应彰显个人特色。同时,也祝福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荀子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西方谚语说,“金字塔是一块块石头垒成的”。欧洲也有句话“伟业非一日之功”,探讨课堂教学模式需要依赖一线教师长期的实践,让我们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实施,一点一滴抓出成果,那么,践行创新绿色教学则指日可待。(文字:郑琳、许胜国,图片:陈建鹏,编辑校对:马琚生)

会议现场

马主任发言

与会教师纷纷发言

老师们谈自己的感悟

现场气氛热烈又轻松
|